一、教學目標
人皆有喜怒哀樂,而人又必須生活在群體之中。於是聖人緣情制(訂)禮,而世人則緣禮制(約)情。本課程擬以中國歷史上的個人生發之情,以及社會秩序賴以維繫之禮為討論對象。一方面解讀歷史人物曾有的困境與堅持,一方面思索個人與現代社會間的對應之道。
二、教學內容
本課程擬以中國歷代政治社會為背景,以個人所生發之情緒、情感與情欲,並社會秩序賴以維繫之禮,還有兩者的互動關係為討論對象。
三、教學進度
課程將就以下幾個課題進行討論:
一、 緒論
1. 情緒、情感或情欲成為歷史學研究課題的可能性。
2. 知識體系的規矩與逾矩
3. 從書目、版本到論文格式
二、 人情義理與緣情制禮:
1. 血濃於水:夫婦、親子、親緣、宗法、族規
2. 血緣之外:五倫、鄉黨、同僚、朋與俠
3. 帝王與國家儀禮
4. 禮與理
5. 民間儀式。(祭典、風俗、節慶)
三、 當自然的生理遇上人為的文化/秩序
1. 能哭還是不能哭?
2. 該笑還是不該笑?
3. 潔淨是道德還是衛生?
4. 守貞殉節是道義還是感情?
四、 當私情遇上公義
1. 身體是自己的還是國/家的?
2. 規訓、規範的建立
3. 暴力的成立與否定
刑法與刑罰(笞、杖、徒、流、死)
家庭暴力
戰爭暴力
授課方式 講授、討論、實作練習
課程要求
1. 學生須配合課程進度閱讀相關歷史資料與前人研究成果,並於課間進行討論。
2. 期末應提出心得報告一篇。
成績考核 1.上課出席及討論狀況:50% 2.期末報告:50%
- 教師: 劉靜貞